Categories
Dharma Quotes Our Society

引文:善待問者如撞鐘 —— 一段精彩的的宗教對談 (釋淨慧記錄)

昭慧法師應台灣神學院莊信德教授之邀,到台灣神學院進行佛學專題演講。

以下僅引座談會中的兩則精彩對話:

Question:

鄭仰恩教授 (台灣神學院學術副院長) 回應道:

「聽了昭慧法師的演講,有一種清新的感覺。基督教也有出世與入世的傳統,也面臨出世與入世之間的相互質疑。就緣起論與創造論來對比,西方有人認為創造論講的是 being(存有),緣起論講的是 non being(非存有);前者是講『有』的哲學,後者是論『無』的哲學。」

Answer:

昭慧法師回應道:

「佛家並不講 being 與 non being,佛家強調的是『離於有無二邊』的中道。《雜阿含》262經中,闡陀向阿難說到他畏懼「無我」與「空」的教說,阿難引《佛為迦旃延所說經》:『如是正觀世間集者,不生世間無見;如是正觀世間滅者,不生世間有見』,所以如來離於二邊,說於中道。」

「佛家的『空』不等於『無』,因為『無』見將陷於一邊,這就時闡陀原先之所以會畏懼『空』的原因——他把『空』視作『無』而生起了斷滅的恐慌。而佛陀的離於二邊,說於中道,正好破除了『無』之邊見。」

Question:

鄭教授又問:

「在一般分類中,佛家是屬於自力宗教。但這並不是一個很理想的分類法,因為基督宗教也並非完全不講自力,但是基督教的宗教經驗,一定會講到與『祂者』相遇的經驗,而且這個祂者是個『全然的祂者』(holy other),從這裡來認識自己。請問:佛教有沒有對於 holy other 這樣的宗驗?」

Answer:

昭慧法師回答:

「佛家無論解脫道還是菩薩道,都是要透過自己的力量。當然,也透過明師與善知識的教導,信眾的護持、社會的支持,這是因緣和合的因緣生法,因此成就也不純粹是來自『自力』,但還是以自力為主軸。」

「至於與『祂者』相遇的經驗,在解脫道與菩薩道的正常道,是比較沒有,但是菩薩道中的方便道──念佛法門,把心念全然地繫緣在佛陀,而不是在自己。這種心念的運作機制,與基督教與 holy other 相遇的經驗不完全相同。原因是,即使念佛念到於定中見到佛陀的影像現前,甚至聽到佛陀說話,都依然知道這是『唯心所現』、是『因緣生法』,並非真實的 holy other 現在面前。這就是所謂的『念佛三昧』,它基本上還是自力的。但為何要把佛陀當做念茲在茲的對象?其功用在於無形中的潛移默化,在專注地向佛認同的過程中,逐漸地提升自己;在敬仰佛陀,以佛陀為典範,向佛陀看齊的虔敬心中,以精進力趨向佛道。」

文章出處:善待問者如撞鐘 —— 一段精彩的的宗教對談 (釋淨慧記錄)